醫院急診室里無聲的語言文化交流

雖然來加拿大的時間只有一個多月,可沒想到與醫院打交道的機會反倒勝過其他地方。因為姐姐身體的緣故,使我頻繁往來於醫院病房之間,對加拿大的醫療系統有了初步的了解與認識。而這第一步卻是從急診開始的。

初到急診室給人的感覺是整潔明朗、工作有序。當初所設想的緊張繁忙不見了,處理突發病患的景象反倒顯得有些悠然自在。說實話,在國內的時候自己也沒怎麼去過急診室,也許腦子裡對這些地方的理解還只是停留在電視劇的階段吧。

可接下來所發生的事情卻與我想象的相去甚遠,辦完了相應的手續,我們就在外面等待叫號。可一等就是一個多小時,別說什麼醫生護士,就連病床是什麼樣子都沒見到。這裡哪是什麼急診呢?

來急診看病就是因為有緊急狀況發生,需要及時救治,一小時之內誰都不敢保證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可是怎麼都沒有人理睬,我不禁有些心急可又束手無策。唉,這要是在中國說不定早就已經處理完畢,可以高高興興回家了呢!現在才算真正理解時間就是生命的含義。

終於在廣播里聽到姐姐的名字。我們被安排了病床,換上了指定的衣服,姐姐一個人躺在床上,瘦小的身軀和寬大的病床相比是如何的不協調,看在眼中,痛在心處。

教會裡好心的朋友都匆匆趕來探望,希望姐姐早點得到救助,可接下來的程序還是無盡的等待。感覺好像在這裡見醫生如同古時平民百姓要進宮見皇上一樣困難,要經過重重關卡,級級通報方可入內。

大約又過了兩個小時,醫生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好不容易見到了醫生,我可不能錯過這個機會,仔仔細細端詳一番。雖然他年紀不是太大,但看起來還蠻專業的,我多少放心一些。

醫生簡單點詢問了一下病情,話還沒說完,他就被廣播叫走處理緊急的情況去了。我查表一看,他停留在病房的時間竟不超過兩分鐘,再次經歷等待與企盼。醫生再次匆匆停留後又消失,如此發反覆了三次,我們的精力與耐心已經被折磨的所剩無幾。

大家都有些精疲力竭、心力憔悴了。當最後一次醫生回到這個病房的時候,我都有些感激涕零了!不經意間卻發現他的眼裡竟布滿血絲,看來今晚他也是異常辛苦,不覺有些憐憫和同情之心。

當一切都處理完畢後已經是第二天的凌晨了。在這5個多鐘頭的急診過程中,屈指算來與醫生的對話時間不足15分鐘,其他都在焦急與等待中度過。

而最後醫生的處理結果就是讓姐姐第二天再來安排B超,也就是說我們花了5個多小時的時間只換來一個明天安排,心中不覺有些憤然。可轉念一想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這樣的局面呢?

加拿大地廣人稀是眾所周知的。聽姐姐說在卡城這個寬闊的土地上,醫院只有少數那幾家。再加上勞動力本來就缺乏,使得可以為病患服務的醫生護士,不能滿足相應的需求。這也就是為什麼急診室的醫生已忙得不可開交,而仍然需要病人付出大量時間等待的原因吧!

另一方面急診室明顯的告牌寫着。先後順序是根據病情的緊急程度而定,而不是先來先處理。這一點我是後來才發現的,當初並沒有太在意,看來真的是有生命危險的病人,才會真正享有急診的待遇。

而在中國情況卻絕然不同,即便是有個頭痛腦熱,發燒咳嗽的病人也會考慮到急診看病。為的就是能迅速根治、短期見效,而且是先來先看。

造成這樣的差別,不能斷然的判斷誰對誰錯,因為國家不同、人力資源不同、考慮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因此對待同樣問題解決的方法就存在差異。但可以肯定的是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的精神是一致的。

雖然在加拿大第一次來急診的經歷不怎麼令人愉快,但卻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以人為本的公平準則。在處理問題上人人都是平等的,誰先誰後,是根據客觀的情況而定,不存在絲毫的人為因素。這一點是我以前沒有意識到的,也是將來需要更進一步學習領悟的地方。

不過以後要是真的有個大病小疾,傷風感冒之類的,我可記住了,千萬不能選擇看急診,還是自己買葯吃吃算了。

生命之光廣播電台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