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與接納

樂團五月天有首叫“倔強”的歌深受大家歡迎。歌曲的第一句是“當我和世界不一樣,那就讓我不一樣,”唱出了很多年輕人的心聲,鼓勵他們堅持做自己。

世界有股龐大的力量,影響我們要追求什麼,做什麼樣的人。世界說:你需要進重點學校,學熱門專業,做高薪的工作,和體面的人結婚,住高級住宅開名牌轎車,這些是幸福成功的保證。

當我們和世界不一樣,不走世界的路,人們便投以異樣的眼光。很多人在不被認可的壓力下屈服,放下自己真正的追求,背離自己的夢想。

有位朋友小時彈琴很傑出,父母對她抱以厚望,每天督促她練琴,不練就受到處分。她不敢讓父母失望,在練琴上投入大量時間,全力以赴,不惜舍下其他興趣。

長大後她萌生轉換專業的念頭,但父母反對,只能勉力為之,持續在鋼琴演奏上精進,還到美國深造,為園父母的夢日日埋頭苦練。在拿到碩士那天,她打電話給父親,“我達到你們的期望了,我不再欠你們什麼。”從此不再練琴。她惋嘆的說,我在彈琴上浪費了太多生命。

一個人的第一個世界往往是家,父母是家裡的主宰,為孩子決定了成功的指標。聽話的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肯定,拚命往那個目標奔赴,如果父母以世俗的單一標準為標準,孩子常常會撞得頭破血流。

這些年亞洲孩子因為成績不理想跳樓自殺的新聞屢見不鮮。這些資優生從小被父母灌輸了一個觀念:會讀書才是好孩子,人生唯一的路就是要考高分進名校,才能有前途。

他們因此晝夜苦讀,眼中只有分數,當得不到預期的好成績時,人生就失去希望,或是覺得目標實在遙不可及,壓力大到無力承受,只能選擇死亡一途。

以父母的期許為準成長的人,世界擴大之後還會加上老師,同學的標準,然後是上級,同事,配偶或是大環境的標準,不管在哪,都會不斷想迎合別人的要求,在別人的眼光中找尋自己的定位。

心理咨商師傑姆安德森博士說,這樣的人因為要靠別人來肯定他的價值,會不停渴望別人的讚賞,有時即使已經很優秀了,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而且再怎麼努力,心裡總是不安穩,因為總有更高的標準在等着他,一輩子都不快樂。

這是在乎父母,努力要達到父母標準的人,有些人可能朝另一個方向走。因為覺得怎麼努力也達不到父母的標準,乾脆放棄自己,採取叛逆,指責越多就越離經叛道,拒絕溝通,親子關係斷裂。但是內心痛苦,渴望被肯定,不得不往外找能接納他的人,很容易和品行不端的人掛鈎。

有更多的人因為無法配合父母的期望,又不敢向父母坦言,於是選擇欺騙,表面上言聽計從,背地裡做自己想做的事,當個兩面人。長大後,為了取悅身邊的人,不敢說出真正的想法,還是可能會採取欺騙。

可見主宰第一個世界的父母,對孩子的一生有多大的影響。

安德森博士說,每個人生來都有神賦予的價值,不需要靠任何其他人事物給予他價值。而且神給了每個人不同的天賦,父母如果用社會訂的統一標準來要求孩子,就如同強求一個蘋果要變成一個橘子,註定失敗,小孩也會在不公平的比較中喪失自信。

就如中國人的俗語”天生我才必有用,” 安德森博士說,神既然造了一個人,就一定有最合適他發展的路,父母的職責就是幫助孩子去找到那條路。協助孩子了解自己,發現神所賦予他的才能,然後儘力栽培那項才能。如果孩子的才能正巧和社會的價值取向不同,要做他背後的支柱,不斷地鼓勵扶持,讓他在實踐開拓自我的過程中建立信心。當他的天賦得到發揮時,他會從中得到莫大的快樂。

五月天的主唱阿信就是個例子。他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長大,他說很多同學在那種環境中誤入歧途,也曾經找他加入,他之所以能不受感染,是因為他的父母一直支持他的興趣。

阿信讀中學時不愛念書愛畫畫,父母就鼓勵他學畫,以他有畫畫的天份為榮。在花了很大的力氣考進高中美術班後,誰知他又轉向喜歡當時不被看好的搖滾樂,父母卻也不限制,讓他自由發展。他們一路的支持,造就了他之後在樂壇大放光彩,有了不同的世界。

“當我和世界不一樣,那就讓我不一樣,”當孩子的發展和世俗的要求不一樣,那就容許他不一樣。他會在不一樣的天空展翅飛翔,活出另一個精彩的人生。

 

生命之光廣播電台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