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識自己的情緒與價值

在這個豐衣足食的年代,很多孩子卻營養不良,您相信嗎?他們不是在食物上欠缺養分,而是在精神上沒有得到足夠的餵養,這些缺少的養分表面上看似不重要,卻會影響他們一生的幸福。

朋友有個寶貝女兒,從小衣食無虞,她要的東西,父母只要負擔得起,一定幫她買。朋友全心栽培她,從幼兒園起就送她去最好的學校,該學可學的,一樣都沒有缺,陪着女兒東奔西跑,比賽表演參加活動。別人看這女孩真是個幸運兒,可是她並不快樂。

她總是覺得自己不夠漂亮,不夠聰明,家裡不夠有錢,幫她買的東西不夠多。上了中學後就不停的交男朋友,而且想法都跟着朋友跑,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

朋友說我能做的都做了,能給的都給了,為什麼她會是這樣?

家庭心裡咨商傑姆安德森 (Jim Anderson) 說,很多父母在養育孩子上,常在物質層面上做的周全完備,卻忽略了幾個重要的精神上的養分,孩子如果在精神上營養不良會深深影響到他一生的幸福快樂。

有四種養分是安德森博士建議父母要掌握住的:

一 自我價值的認識
孩子生下來對自我的認知是張白紙,父母怎麼看他說他會一筆一划在他心裡描繪出他是誰。父母該讓孩子知道他生來就是個有價值的人,不管他是什麼性別,長得好不好看,聰明不聰明,聽不聽話,他都是神賜給你的寶貝,他不需要做任何努力來贏得你對他的愛,也沒有任何事物可奪走你對他的重視。

神愛他,所以造了他,神給了專屬於他的天賦和個性,也為他的未來有份特製的藍圖,他只要專心走在神的路上就不用擔心,神一定會保守看顧,帶領他走進充實美好的人生。

這份厚實不動搖的愛和對我自我價值的認定,是孩子以後對抗世俗壓力的武器,當世人用長相,成就,金錢,名位來衡量他時,他不會輕易被打倒。他不需要靠迎合別人的標準來抬高自己的價值,他知道自己是誰,走在什麼樣的路上,內心自然有一份安穩。

二 充分的愛
物質上的供應是愛的一種,但孩子更需要精神上的愛。

當你為他安排學習各種課程和才藝時,你有沒有尊重過他的意願和興趣?

你每天和他的對話里,除了書念好沒有?琴練了沒?怎麼還不睡?有多少實質內容的交談?他心裡有些什麼掙扎,你清楚嗎?

他着迷的遊戲你跟他一起玩過嗎?他愛聽的歌你跟他一起欣賞過嗎?你花多少時間陪他做他愛做的事?

意見不同時,你是施壓要求他服從,還是不帶批評的去了解他的想法?他的個性或興趣如果不合你的意,你能不能接受那就是他,他就是不一樣?

父母通常花很多力氣來部署孩子外在的世界–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學什麼。他內在的世界也需要父母花同等的心力來穩固–被接納,被了解,被支持,被重視,這些都是必要的愛的養分。

安德森醫生說當孩子在家裡得不到充分的愛,就會向外求,哪裡給他,就往哪去。孩子為什麼在家待不住,為什麼交一些父母看不順眼的朋友,背後都有原因。

三 教導孩子認識他的情緒
一個情商低的人學歷再高,人生會充滿顛簸,因為他不知如何面對挫敗,人際關係也會處處碰壁。

在情緒管理上,安德森博士說父母首先要教孩子懂得辨認他的情緒,當他高興,憤怒,緊張,焦慮,失望,害怕時,他要能曉得那個情緒是什麼。

接下來他要知道如何把情緒正確的表達出來,不是壓抑退縮,也不是爆破攻擊。孩子更要學習如何去疏導這個情緒,用合適的管道排解。

一個不會管理情緒的人,情緒來時感受到巨大的衝擊,但不清楚究竟怎麼回事,也沒有招架能力,只能衝動直覺的反應,就像幼兒園的小孩,

後果常會傷害到他人或是自己。

安德森博士說沒有人天生知道如何處理情緒,這是後天學來的技巧,父母如何能提供這個養分,小孩終生受益。

四 分辨需要和想要

很多父母以為能盡量滿足孩子的就是好父母,所以孩子要什麼給什麼。安德森博士說這樣長大的孩子會以為凡是他想要的都是他需要的,而且理所當然就該有,得不到是別人欠他,這樣的人很難有感恩的心。

父母得教孩子分辨“需要”和“想要”的不同。“需要”是生活必須要有的東西,而“想要”是可以讓生活增色,但少了它並不會過不下去的東西。

吃三餐是需要,喝星巴克的飲料是想要;穿球鞋運動是需要,穿名牌球鞋就是想要。孩子得曉得取捨上的輕重。

安德森博士說,父母供應孩子每天生活里需要的東西,但不要輕易給他們想要的東西,東西得來不易才會珍惜和感激。

他也說,一個不會分辨需要和想要的人長大後,可能會過份追求他想要的東西,卻不知道該先把生活的基本需要照顧好,生活品質打折扣。

您在替孩子的未來鋪路時,有沒有提供這些精神養份?他是否知道他生來就有價值,誰都拿不走?他從您那是否得着充分的愛?他能管理他的情緒嗎?他是否能分辨需要和想要?

這些精神養分會是您能給他最好的裝備,讓他信心滿滿的跨出家門,走向幸福的人生。

作者:何雲 Salina Ho

來信請寄 smzg@smzg.org

生命之光廣播電台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