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 風放紙鳶。”轉眼間到了放風箏的季節,看着我家的小朋友,拿着個比她還要高的風箏在草地上奔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童年。
那時我大概二三年級的樣子,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起風箏,沖向草地。到時已經有小夥伴們在做預備了。
接近傍晚的春風有些猶猶豫豫的,時而拂面,時而靜止。我逆着風小跑幾步,手中的線軸緩緩轉動。我的大金魚歪七扭八的蹣跚前行,像極了喝醉酒的樣子。
忽地一陣風來,便猛地騰空而起。我急忙放線,眼見它越飛越高,漸漸與藍天融為一體。風箏穩定下來以後,就可以躺在碧綠的草地上,嗅着草的芬芳,看着我的大金魚在藍天里快樂游弋。
線在手中綳得筆直,傳來陣陣顫動。這感覺奇妙得很,彷彿握着春天的脈搏。地上的我與天上的風箏,就靠着這根細線相連。風箏有微微下降時,趕緊用 手拽一拽。線松時,要趕緊收幾轉。線緊時,又要適時放出。放風箏的學問,全在這線的收放之間。
回頭細想,我們和信仰之間不正像人和風箏嗎?放風箏的過程就是我們的信仰之路。初時的奔跑追隨,即使看不見風,仍然相信它的存在,並時刻準備放飛。
風箏墜落時不放棄,重新調整再次嘗試。知道何時收線,何時放線,在自由與約束間找到平衡。
就像似弟兄姊妹初信時十分火熱,信心十足,到後來發現受到了太多的制約,很多情況下不能用世俗的方式去處理問題,沒有了自由,因此心生抵觸,漸行漸遠,甚至徹底離開。看似獲得完全自由,實則失去真正的支持。
這就像斷了線的風箏,總是先沖向更高處,然後開始無望的飄零,最終跌落塵埃。
正如聖經約翰福音 15 章 5 節,耶穌說:“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 在這個追求自由的時代,風箏的智慧提醒我們:真正的自由,不是擺脫一切約束,而是在與那位”放風箏者”的愛的聯結中,讓祂牽緊手中的線,為我們穩定方向,成為我們生命得以翱翔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