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去幼兒園接我家的小朋友放學,一路上她的小嘴嘰嘰喳喳說個不停,不住的轉着圈兒,展示着她的蓬蓬裙,問我:“媽媽,我的裙子好看嗎?”“媽媽,我是不是像只天鵝?”“媽媽,我今天也很漂亮對不對?”“媽媽,我可是個公主哦!”“媽媽,我的裙子跑起來是不是像朵花?”我也滿心歡喜,滿臉笑意的回答:“當然了!寶貝!”,心裡由衷的認為她的笑靨就是這世間最最嬌艷的花朵。
回到家洗完手,女兒坐在小桌子前興趣滿滿的玩起了她的公主貼畫。我從書包里拿出了她的作業本,告訴她完成作業後才可以繼續玩貼畫。她稍微有些不高興,而且一再跟我確認:“媽媽,我寫完是不是就可以玩兒了?”得到我肯定的答覆後,才拿起筆來,沒想到“作業本上的戰爭”由此拉開了帷幕。
“今天要寫豎鉤,你看!很簡單對不對?”我邊說邊在田字格上示範,然後又拿着她的手,在田字本上寫了一行。覺得應該沒問題了就鬆開她的手,讓她自己寫。只見她的筆十分艱難的在田字格上行走,留下了抽象的藝術,彷彿她拿着的不是一隻輕巧的筆,而是一桿千斤的矛。看着這些藝術品,我的太陽穴突突直跳,越來越急促的呼吸聲夾雜着一聲聲的嘆息,構成了這場特殊戰役的背景音樂。
隨着不斷地重複示範,手把手教寫後,我已瀕臨崩潰。在又一次的錯誤後,終於爆發了,拍着桌子吼道:“這麼簡單都不會,你到底在幹嘛?” 話一出口,只見女兒縮了縮脖子,拿着鉛筆的小手微微發抖。作業本上暈開的淚痕,像一朵朵小花,無聲的控訴着我的嚴厲。但此刻婆娑的淚眼,委屈的神情,沒有喚醒憐愛,反而讓我更加的惱怒“哭什麼哭!擦乾眼淚!繼續寫!”。
在我的無限“耐心”下,和女兒眼裡不斷湧出的“泉水”中,作業終於完成了。我看着滿紙的蝌蚪文,揉着太陽穴,閉上眼睛充滿無奈的一聲嘆息:“唉!就這樣吧!”快速的合上作業本,逃離戰場,生怕多看一眼,多呆一秒,我就出離憤怒了。
晚飯過後,到了彈鋼琴的時間,又是一場戰爭的開始,只不過主角換成了爸爸和女兒。剛開始琴聲優美,爸爸語氣溫柔,女兒笑聲明媚,多麼和諧!我剛要感嘆“生活真美好!”時,突然,爸爸的聲音蓋過了琴聲,“你是怎麼回事兒,這麼簡單都能出錯,之前都彈的很好!”“你今天怎麼了?教你的時候你有沒有在聽?”
爸爸的聲音越來越高,女兒的哭聲越來越響,加上雜亂的鋼琴聲。得嘞!家庭版 “歡樂大合唱”開始!我的太陽穴又開始突突了。從未想過,網上的段子有一天會真真實實的發生在我的身上,這一刻我對:“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聖經》上說:“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是啊,恆久的忍耐,上帝從創世之初,就一直在忍耐,祂容忍我們的過犯,等待我們的迴轉,為要引領我們進入祂永恆的國度。如今,我對孩子的忍耐相較於上帝對我的忍耐,簡直少到微乎及微,估計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到分毫。
廣大的爸爸媽媽們,你們是否也有同樣的問題呢?願“愛是恆久 忍耐,又有恩慈。”能夠刻在我們的心板上,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中,活在我們的生命里。希望我們每次面對孩子時,這句話都能給我們以警示和約束,更加能給予我們力量,讓我們用愛心和耐心陪着孩子以 “他的節奏,慢慢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