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為什麼我常被別人的話刺傷

boundary 2妻子在廚房裡忙了幾個鐘頭,辛苦做出一頓晚飯,老公吃了兩口,皺皺眉頭說,“菜味道不對,很難吃,你真差勁,連個菜都不會煮!”之後把碗筷一甩,“我不想吃了,好火!都是你害的!”

太太立刻淚流滿面,覺得自己真是糟糕,一點能力都沒有,而且先生心情那麼壞都是她的錯,她需要更努力,做的更好。

妻子真得像丈夫批評的那麼糟嗎?不見得,但她把丈夫的主觀判斷當成正確的,容許那些評語來踐踏自己。丈夫真的覺得自己老婆那麼糟嗎?不一定!但他讓自己的想法不經思考的衝口而出,忽略了話語強大的殺傷力。

我們在溝通上有兩道界線─說話的界線和聽話的界線。心理咨商師傑姆安德森(Jim Anderson)醫生說,當一個人不懂得守住說話的界線,他容易出口傷人;而當一個人不懂得豎起聽話的界線,他容易被人傷害。

說話的目的是要陳述我們的想法,讓對方了解。當一個人說出的話帶有傷害性,亦即言辭中帶了諷刺,貶抑,譏笑,羞辱,怪罪,詛咒,論斷。比方說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說:你是個白痴,笨蛋,你是沒望的,你真沒出息,我後悔生了你,就憑你做得到嗎?別人都比你強,這麼簡單你也學不會! 類似像這樣的言辭都超出了說話該有的界限。

還有些人以關心作為名義,實則想要在想法或行為上進行掌控。比方說,強勢的告訴你該怎麼吃,怎麼穿,怎麼過日子,怎麼做決定,當你不同意時,就會用更強烈的言辭要你屈服或是讓你有罪惡感,雖然他表示是這麼建議是為你好,卻是越過了說話的界限。

不但是說話的內容有該守住的範圍,說話的語氣和方式也有一定的界限。如果帶着怒氣大吼大叫,或是沒有耐心聽對方說話而中途打斷,或是說謊和沒有理由的違背諾言,也都是打破了說話的界限,聽話的人情緒上都會受傷。

因為不是每個人都知道說話的界限,管得住自己的嘴,所以聽話的人要豎起一道界限來保護自己。

安德森醫生說,別人說的話不要馬上照單全收,要有個過濾的過程,就像是在胸前豎起一個隱形的棒球手套,話來的時候,先擋在手套外面,分辨一下話語的真實性和正確性。如果對方說的是正確的,就讓它進來,如果不正確,就把話語擋在外面,不要讓它進入你的腦中影響你的情緒。

太太做了一道菜,先生說味道不對,味道不對是真的,這句話在過濾後可以進來,太太想一下是不是放錯了佐料,還是材料不對,承認錯誤,下次可以改進。

但先生還做了很多貶抑性的批評,說太太很差勁。菜沒做好並不減低一個人的價值,菜差不表示人就差,這句話是不正確的,太太該把它隔在外面,不要讓它進入腦中,更不要認同先生的看法,接受自己就是個如此糟糕的人。

安德森醫生說,很多人聽到負面批評時都側重在為自己辯護,然後讓傷害性的話語長驅直入,進入思維,覺得對方說的就是如此,也照樣貶低自己,情緒大壞。

如果能先分辨話語的正確性,擋住負面批評,對自己說,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觀點,那只是他個人的想法,並不正確,所以我不需要聽,更不用相信,我個人內在的完整和安穩就得以保全。

當別人不高興,而把他的壞心情怪罪到我們身上時,安德森博士說,我們不需要抗起那份譴責,為他的情緒負責。比方說,先生沒吃好,怪是太太害他心情大壞,太太不需要接受那份指責而內疚。

當菜不合胃口時,先生可以有很多選擇:他可以選擇包容,依舊高興的吃,也可以選擇自己下廚做他愛吃的,但他選擇生氣,這是他自己的決定。太太只需要為她菜沒做好的這件事負責,她不需要承擔“都是你的錯,讓我心情那麼糟”的指控,而為他丈夫的壞心情負責,這也是需要我們豎起聽話界限的時候。

沒有人生來有界限的觀念,需要被教導。如果父母在家裡對兒女說話沒有守住說話的界限,而兒女也不知道該豎起聽話的界限,很多傷害會因此造成。兒女長大之後也會依循父母的說話方式繼續去傷害其他的人。

聽眾朋友,您很容易被別人說的話刺傷嗎?還是您容易說話傷到別人?您覺得設立說話的界限和聽話的界限有沒有道理?如果您有問題,歡迎您來信與我談談。來信請寄 smzg@smzg.org

 

作者:何雲 Salina Ho

生命之光廣播電台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