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段聖經所描述的,不是耶穌降世的動機與目的,而是耶穌降世造成的結果。當耶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在十字架上為全人類贖罪之後(就是上述耶穌說的受洗),很多人受感動,決定要離棄以前的信仰,甚至把祖傳的信仰擱置放掉,而相信耶穌,跟隨耶穌的榜樣生活。正是因為一些人信仰的轉變,他們家裡從此有了兩個不同的信仰,形成了分爭的原因。
有些人說,這樣的結果,不是不好嗎?怎麼辦?耶穌隨即提出了兩個解決之道,都是對信了耶穌的基督徒說的,而不是對家裡不信的人。第一,耶穌提醒基督徒不要作假冒為善的人,也就是說的跟做的不一致,或是表裡不一。如果基督徒確實表裡不一造成家人相爭,耶穌說,你們為何不自己審量,什麼是合理的呢(見56-57節)。
第二,耶穌對基督徒說,要有智慧做個先知先覺的人,信了耶穌之後,要快快盡心儘力的以愛心誠實謙卑的態度贏得家人的諒解,保持家人和睦合一。不要等到家人不愉快了,再挽救就遲了。如果家人不高興你放棄祖傳的信仰,你一定要儘力跟家人追求和睦。儘力的程度要大到,甚至像去法院訴訟的兩方,在告你的對頭去見官以前,贏得他的心,願意放下控告那樣的追求和解(58-59)。
耶穌舍己幫助人與神合一,更是幫助人與人,祂當然不喜歡見到家人之間為了祂造成紛爭。這一段聖經記錄就好像是耶穌給信徒,或是給即將要信的人,打預防針。預先告訴我們,你一旦信我,家裡會有人不高興。所以要注意家人的合一,要用心這件事。要極力避免自覺信耶穌了不起,好像做個基督徒比人高一等。不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