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忽然间对你很好,很是热情,甚至帮你做这做那,你会是什么样的反应?坦白说,对我而言,我会害怕,我会想他对我有什么样的目的?吴弟兄为了传福音,经常从城里去农村“游玩”,他会与当地的人聊天,慢慢建立关系后,还会主动问能否去别人家坐坐。
农村人好客,有时候刚好做好饭,顺便邀请吴弟兄一起吃饭。吴弟兄也不客气,爽快地留下来一起吃饭。有的农户会很尴尬地说:“不好意思,家里没有什么菜。”吴弟兄也赶紧说道:“没关系,有米饭、有酸菜、有米汤就很美味了,更何况还有这么美味的绿叶菜。”
饭后,见人家要下地干活,吴弟兄说道:“走,我跟你们一起去干,多个人,多双手,干起来也快。”当地人赶紧说道:“这不行,你们城里人细皮嫩肉的,也没干过这种重活、粗活。” 可吴弟兄就像跟屁虫一样,硬是跟着去地里一起干活。这样一弄的时候,反倒是把别人弄得害怕了,不知道他有什么样的目的。
吴弟兄说,随着一次、两次、三次的拜访接近,慢慢熟悉之后,淳朴的农村人也放松了警惕,慢慢接受了这个有点“烦人的、奇怪的”城里人。而且吴弟兄每次去,也会带上一些米和油,家里有小孩的,还会带上大包小包的零食。
有的家庭有小孩上初中的,孩子周五下课后回家,周天下午又回学校,遇到这样家庭的孩子,孩子去学校之前,吴弟兄还要硬塞 100 块钱给孩子,说是在学校食堂多打点肉吃吃,正长身体呢。随着关系的熟识,吴弟兄也慢慢地给他们谈起了福音。当地的农户也知道了他的“真正目的”。
吴弟兄也不怕他们知道他的 真正目的,因为他的真正目的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要把福音传给他们。吴弟兄说这个过程不容易,也会有人反感,特别是知道吴弟兄有这样的目的之后,甚至表现出不欢迎的。
但这也没关系,凭着真心、爱心、祷告和神的帮助,一旦门打开了,很多事情就相对容易了。农户们也看出吴弟兄的热心和为人,现在在当地的一些农村建立了小组学习。 吴弟兄说他这样做的灵感来源其实是来自于保罗的榜样。
圣经《哥林多前书》9章19-23节,保罗说:“我虽是自由的,无人辖管,然而我甘心作了众人的仆人,为要多得人。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为要得犹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虽不在律法以下,还是作律法以下的人,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没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没有律法的人,为要得没有律法的人。
其实我在神面前,不是没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向软弱的人,我就作软弱的人,为要得软弱的人。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
这需要人有极大的奉献和忍耐精神,甚至放弃舒适的环境,融入别人艰苦的环境。因为现今社会,关系的建立是不容易的。当我们热情的时候,别人都会觉得我们有什么目的,想要从他身上获得什么。但这都是 人正常的反应。
我们要像保罗一样,与什么样的人相处,就作什么样的人。是的,我们确实有我们的目的和动机,但我们的目的和动机不是为要欺骗、利用和伤害别人,只是单纯为福音的缘故、只为救人、只为要与人同得福音的好处。那么,迟早,别人会接纳我们,福音之门也就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