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與什麼樣的人相處,只為福音的緣故

如果有人忽然間對你很好,很是熱情,甚至幫你做這做那,你會是什麼樣的反應?坦白說,對我而言,我會害怕,我會想他對我有什麼樣的目的?吳弟兄為了傳福音,經常從城裡去農村“遊玩”,他會與當地的人聊天,慢慢建立關係後,還會主動問能否去別人家坐坐。

農村人好客,有時候剛好做好飯,順便邀請吳弟兄一起吃飯。吳弟兄也不客氣,爽快地留下來一起吃飯。有的農戶會很尷尬地說:“不好意思,家裡沒有什麼菜。”吳弟兄也趕緊說道:“沒關係,有米飯、有酸菜、有米湯就很美味了,更何況還有這麼美味的綠葉菜。”

飯後,見人家要下地幹活,吳弟兄說道:“走,我跟你們一起去干,多個人,多雙手,幹起來也快。”當地人趕緊說道:“這不行,你們城裡人細皮嫩肉的,也沒幹過這種重活、粗活。” 可吳弟兄就像跟屁蟲一樣,硬是跟着去地里一起幹活。這樣一弄的時候,反倒是把別人弄得害怕了,不知道他有什麼樣的目的。

吳弟兄說,隨着一次、兩次、三次的拜訪接近,慢慢熟悉之後,淳樸的農村人也放鬆了警惕,慢慢接受了這個有點“煩人的、奇怪的”城裡人。而且吳弟兄每次去,也會帶上一些米和油,家裡有小孩的,還會帶上大包小包的零食。

有的家庭有小孩上初中的,孩子周五下課後回家,周天下午又回學校,遇到這樣家庭的孩子,孩子去學校之前,吳弟兄還要硬塞 100 塊錢給孩子,說是在學校食堂多打點肉吃吃,正長身體呢。隨着關係的熟識,吳弟兄也慢慢地給他們談起了福音。當地的農戶也知道了他的“真正目的”。

吳弟兄也不怕他們知道他的 真正目的,因為他的真正目的就是這麼簡單,就是要把福音傳給他們。吳弟兄說這個過程不容易,也會有人反感,特別是知道吳弟兄有這樣的目的之後,甚至表現出不歡迎的。

但這也沒關係,憑着真心、愛心、禱告和神的幫助,一旦門打開了,很多事情就相對容易了。農戶們也看出吳弟兄的熱心和為人,現在在當地的一些農村建立了小組學習。 吳弟兄說他這樣做的靈感來源其實是來自於保羅的榜樣。

聖經《哥林多前書》9章19-23節,保羅說:“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為要多得人。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雖不在律法以下,還是作律法以下的人,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沒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沒有律法的人,為要得沒有律法的人。

其實我在神面前,不是沒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

這需要人有極大的奉獻和忍耐精神,甚至放棄舒適的環境,融入別人艱苦的環境。因為現今社會,關係的建立是不容易的。當我們熱情的時候,別人都會覺得我們有什麼目的,想要從他身上獲得什麼。但這都是 人正常的反應。

我們要像保羅一樣,與什麼樣的人相處,就作什麼樣的人。是的,我們確實有我們的目的和動機,但我們的目的和動機不是為要欺騙、利用和傷害別人,只是單純為福音的緣故、只為救人、只為要與人同得福音的好處。那麼,遲早,別人會接納我們,福音之門也就打開了。

生命之光廣播電台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