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兒女

作母親的見識

Martha Garvin-2我的鄰居瑪莎·加文(Martha Garvin),是一位美麗、爽朗、親切的老太太;也是位在廣播、電視界唱了二十多年傳統聖詩的音樂家。自從上YouTube看到她所主持的詩歌節目(Musical Memories),邊彈鋼琴、邊唱聖詩,那份優雅泰若、談吐自如的模樣,我就十分崇拜她在音樂上的成就及專業素養。

然而讓她更引以為豪的卻是養育了五個孩子的“母親”這個身分!她自稱是個成功快樂的母親。瑪莎說,“身為一個母親,就要儘可能的花時間給孩子、陪在孩子身邊,參與他們的成長”。她很慶幸自己做到了,而且也很享受陪伴每個孩子在不同階段蛻變成長的過程。瑪莎回憶在孩子尚小時,曾經有個工作機會讓六歲就開始學琴、大學主修鋼琴的她一展所長。

她很心動的與先生商量,然而先生卻表示說,“上帝給我們很多孩子,我認為妳應當以孩子為主”。瑪莎選擇順服先生的意思。一直到最小的女兒上高中後,有了先生的支持,她才開始自己的音樂生涯。神也在這時候為她開創很多機會;並藉著廣播、電視及YouTube讓世界各地的人,有機會欣賞到她的音樂才華。

瑪莎和先生喬治,因就讀於同一所基督教大學而相識。五個兒女雖然都有不同的專業,卻無一例外也都選擇了父母親畢業的Olivet基督教大學就讀。一家七口有共同的母校,真不可思議,可見全家有何等牢固的“凝聚力”了!! 更讓瑪莎感到安慰的是五個孩子不但各有所長,而且都有堅定的基督教信仰,敬虔愛主、樂於教會的服事。

有趣的是五個兒女中各有一個承襲父母的才華,且青出於藍,勝於藍。大兒子遺傳了母親的音樂細胞,在聲樂界展露頭角,贏得許多比賽獎項。美國耶魯大學主動提供全額獎學金,招攬他進該校的博士班。小兒子則繼承父親的事業,並成功地將生意拓展至世界各地,將這120年前其曾曾祖父所開創的家族企業盈餘推至最高點。難得的是他也以父親為榜樣,必定將所賺收入的十分之一,奉獻給教會以及傳福音的事工上。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箴言9:10)。 讓兒女從小就有堅固的基督信仰根基,毋庸置疑是瑪莎夫婦在教養孩子上的首要原則。他們全家大小每周上三次教會,學習神的道;並每天晚上必定全家一起吃飯。晚飯後開始他們的“家庭祭壇”時間;一家人一起學習聖經,在同心禱告後,才各自去做自己的事情。她的先生雖然是個生意人,卻很少在晚餐桌上缺席。因為他懂得營造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要比輝煌的事業更為重要。

除了給孩子們一個溫暖的家、陪伴他們成長、適時的給予關愛以外;瑪莎表示,從小就必須教導孩子順服父母。她遵循聖經的教導,尊重上帝賜給丈夫為一家之主的權柄,給兒女做榜樣來讓他們也願意順服父母。另外,孩子到了青少年階段,為了幫助孩子靈命的成長、與上帝建立更深的關係,他們會留意各種基督教團體為青少年所辦的活動,不辭辛勞的送孩子去參加。

“引導孩子認識寶貴的生命信仰,從中明白人生應當遵行的正確道路,一生到老都不偏離”,這是瑪莎為什麼以基督教的“聖經”為教養兒女的指南。

您呢?若您身為母親,您認為什麼才是讓兒女一生受用、值得終身追尋的人生目標? 而您將以什麼為育教養兒女的指南呢?祝福您!當個快樂成功的母親  (周淑美 Shumei)

與兒女交流

如何與兒女溝通,是現代許多父母的頭疼問題。姜國英姐妹育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不但品學兼優,學有專精外,還都相繼進入神學院進修。立志完成神給他們的生命呼召,為神使用。無可否認,母親從小的教育與陪伴,對他們影響深遠?我們來聽聽姜姐妹有何獨到之處,是否可以成為我們的借鏡?(周淑美 Shumei )

【文心玉語】為兒女守望禱告

我有位朋友表哥的孩子,十幾歲念高中的時候懷孕了,本來是要準備上大學念書,現在卻多了照顧baby的責任。兩個高中生怎能照顧孩子呢?結果表哥表嫂只好為他們帶小孩。

我常常覺得在這彎曲悖逆的世代,養兒育女實在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有一個朋友抱怨他的兒子迷上電玩,所有的獎勵懲罰都必須以電玩為珥,只要你乖乖練琴念書,周末就可以打兩個小時,如果不聽話就不許玩。

這個孩子還算是好的,有的孩子根本就無法控制。結果是他們日日與機器為伍,失去了與人之間的互動,其他的活動也變得很無聊,帶他們去野外看大自然時,他們也是人手一台電玩,盯着小小的銀幕,把自己封鎖在一個不真實的世界裡。

外面的誘惑、朋友的壓力、學校的教育、電視的影響,很多奪走我們兒女的東西。他們好像在戰場一樣,許多東西把他們擄走,我們就好像城牆的守衛兵一樣,必須很敏感,很警覺,仔細觀察每一個可能是危險的徵兆,為兒女守望禱告。

只要我們開始禱告,聖靈會引導我們,教導我們,使我們能找到問題的根源,甚至在問題發生前,我們就先想到要開始禱告。聽起來我自己也覺得很好笑,可是在我老大四歲的時候,聖靈就帶領我開始為她的婚姻、交友禱告,因為他未來的另一半也在成長啊!

我有一個很可愛的禱告同伴,她有兩個兒子,老大九歲,老二七歲。她說,再過兩年,我的兒子就要進入前青少年期了,她不希望等到問題發生才禱告,她要在問題還沒有發生以前,就開始為他們禱告。

其實兩年前她才受洗,但她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姐妹,懂得倚靠神,抓住神的祝福,她希望能培養出兩個負責任、誠實、不貪婪、懂得信靠神的孩子。所以每周五一早,她送完孩子上學,就沖往我家,我們就為彼此的家庭禱告。上帝祝福我們,她的兩個孩子也開始每天讀聖經、禱告。

耶穌告誡我們,“你們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我們真的不能再沉睡了,撒旦來就是要偷竊、殺害、毀壞,我們不能等他們交上壞朋友,養成壞習慣以後才去找神求救。

今天我們就要為他們守望、仔細觀察他們的言行舉止、細心觀察他們的心聲,讓他們遠離一切試探,救他們脫離兇惡,使他們走在正道中,一生到老都不偏離。( 周淑美整理)

不同的媽媽經

MotherChild美籍華裔天文物理學家、柏克萊加大教授馬中佩在獲得「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和「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的典禮上,談及子女培養問題時表示,成功的父母不在於教導孩子將來做什麼,而在於教導他們如何面對失敗、挫折,提供溫暖環境,讓他們自由發展。她說,她希望她兒子小提琴比(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拉得好一點,物理比(音樂家)馬友友多知道一點,她就會很高興了。

讀到這篇報導讓我想到2011年名噪一時的“虎媽”,美國耶魯大學的華裔教授蔡美兒。她在《虎媽戰歌》中強調華人家庭的嚴厲的管教方式,造就了孩子的傑出的表現(比如她強制兩個女兒學鋼琴和小提琴),聲稱華人父母嚴格管教子女,而西方父母則在“尊重兒童個性”的口實下放棄了自己的責任,大爭論立即爆發。 (more…)

【文心玉語】為兒女禱告什麼?

很多人都說,我不知道為兒女禱告什麼,想不出有什麼好禱告的。其實只要你願意禱告,想一想,你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自私自利,只知道念書,驕傲狂妄的人?還是有品格、有智慧、能忍耐、有所堅持、勤奮謙卑的人?其實再仔細想想,你就有很多可以禱告的。

你看見孩子有什麼特質希望他一直保守下去的?他有什麼弱點與不足的?這些都可以放在禱告里,尋求神的旨意。所以關於禱告的內容,我歸納出以下五點:

1. 針對問題: 如果你知道你的孩子有什麼問題,或是你對孩子有擔心的事,針對問題禱告。禱告幫助我們我們發現我們擔心的事背後真正的問題是什麼?不同年齡有不同的問題,禱告可以讓我們知道孩子外面行為的問題,其實是內心的問題。譬如有個姐妹發現她的孩子有一種傾向,他總是怕比別人少拿一塊糖,又很怕失去自己有的玩具。她覺得這孩子怎麼這麼貪心!禱告之後,我們才發現他內心真正的問題是缺乏安全感,因為弟弟的到來他覺得受到威脅,所以他很怕失去他所擁有的。所以我們本來在為他脫離貪心禱告,後來求主把真正的愛與平安的真理充滿在他心裡,讓他心靈滿足喜樂,有能力分享他所擁有的。

2. 看見可能發生的問題:當我聽到朋友講到他們孩子的問題,也許我的孩子還沒到那個年紀,但是有可能會發生類似的事,我就可以預先為孩子禱告。譬如交朋友的問題、喝酒的問題、吸毒的問題、參加舞會的問題,我就開始為兒女交朋友禱告,求主保守他遠離試探,為他預備好的朋友。

3. 讀聖經時留意好的屬靈品格,就積極為孩子禱告,和神同工,一起塑造孩子的品格。譬如:勤勞、誠實、順服、敬虔、忍耐、開朗、勇敢、幽默感、謹慎、節制、愛神、愛人。箴言里記載了許多人生智慧的法則,我們可以用經文為孩子禱告,教導孩子。譬如,“回答柔和使怒消退”。“不輕易發怒的,大有聰明”。“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

4. 為自己禱告:我們都知道,身教勝於言教。兒女他們所學的,不是根據我們所教的,而是他們眼中所看到的。所以我們自己要做到,才能要求兒女,否則要謙虛誠懇的和兒女一樣學習。譬如我自己知道自己脾氣不好,我怎能教小孩不輕易發怒呢?我只能謙卑的告訴孩子,“上帝說愛是不輕易發怒,不輕易發怒的,大有聰明,性情暴躁的大顯愚妄”。所以媽媽和你一起學,你要為媽媽禱告、提醒媽媽,媽媽也提醒你,為你禱告。除此之外,還要為自己曾經犯的錯禱告。譬如不當的責罵孩子,譬如該糾正的時候沒有管教,都要求主的赦免與幫助,倚靠天父的恩典,只要誠心悔改,神會把我們的過失變成祝福。

5. 找一本為孩子禱告的書,按照次序和禱告同伴一起做,裡面有許多不同的主題,譬如說,兒女的品格、學習、朋友、生活習慣。許多書中都附有聖經中神的應許,讓我們可以直接用經文禱告,使禱告帶着能力。

母親對兒女教育的影響

mother-child-talking我們廣播電台的總裁多次告訴我,他對自己父親的景仰。他說,父親話不多,但是人品好,所以每當他說話的時候,大家都安靜下來,大家都要聽他說話。中國人的父母都重視教育,那麼做父母的應該如何警惕自己在孩子心裡的形象與分量?

隨着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和進步,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真正懂得了將孩子的教育放到第一位,從大城市到小地方,從縣城到村莊,從有產階級到中產階級,甚至從中產階級到無產階級,不知不覺,大家習以為常地談論孩子們的教育和發展,以及他們的將來。隨着中國政治的自由化,經濟的國際化,把孩子送出國旅遊,留學,已是司空見慣,不以為常了。這點與我們當年出國完全不同, (more…)

生命之光廣播電台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