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团契

fellowship01 (150 x 119)FELLOWSHIP: “我们写这封信向你们陈述那从起初就存在的生命之道。这生命之道,我们听见了,亲眼看见了;是的,我们已经看见,而且亲手摸过。……我们把所看见、所听见的也传给你们,好使你们能跟我们共享团契;这团契就是我们跟天父和他的儿子耶稣基督所共有的。我们写这些是要让我们大家的喜乐满溢”(约翰一书 1:1-4 现代中文译本 TCV)。[注:和合本 翻译“团契”为“相交”。]

“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我们将所看见、所听见的传给你们,使你们与我们相交。我们乃是与父并他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我们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使你们的喜乐充足”。

公元一世纪末,使徒约翰给教会弟兄们写了三封简短的书信。刚才我们引用的这段感人至深的话语,就出自其中的第一封信。在这里,约翰用一个特殊的词来描述基督徒与父神和耶稣基督之间的契合,也用它来描述教会的使命下基督徒之间一心一体的密切关系——这个特殊的词,在希腊语中叫做 koinonia [koy-nohn-ee´-ah], 用中文讲就是“团契”,意为“共同分享”。另外,它的相关词还有“志同道合”、“同声共气”、“同德一心”、“同心协力”,以及“团结“、“贡献”、“伙伴”、“分担”,等等。

“团契”这个词如今常用在宗教语境中,不过,它的希腊语原词处场却极为广泛,可以用来形容任何一种伙伴关系,从婚姻关系到生意上的合伙关系,全都适用。在新约时代,这个词在使徒约翰和保罗等人笔下,是用来表示基督徒与主耶稣之间以及基督徒彼此之间那种美好而亲近的关系。关于这种微妙的关系,请听使徒保罗在致古城哥林多信徒的信中是怎样形容的:

“我们喝祝谢了的杯,不是分享基督的血吗?我们吃擘开了的饼,不是分享基督的身体吗?”(哥林多前书10:16 TCV)。

“我们所祝福的杯,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血吗?我们所擘开的饼,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身体吗?”。

在这段话里,“koinonia”这个词被译为“分享”,指信徒们通过同领圣餐的仪式来纪念主耶稣的受死。

然而,在圣经新约中,这个词还用来形容基督徒们积极参与团契活动以拯救自身的行为。在使徒行传中,路加描写了新皈依的信徒们信心不断加增,他们在一起学习和做工,并共享彼此的财物。以下是使徒行传第二章里的一段话,说的就是早期基督徒们充满激情的团契生活:

“他们专心向使徒们领教,参加团契生活,分享爱筵,一起祷告……全体信徒继续在一起过团契的生活,所有的东西大家公用……按照各人的需要把钱分给大家”(使徒行传,2:42,44,45 现代中文译本TCV)。

“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掰饼、祈祷……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

公元一世纪的信徒们一心一体地持守着共同的信仰,他们的坚定信仰和彼此间不是手足、胜似手足的无私情感,已经成为后世所有基督徒的典范。基督徒与耶稣基督之间享有团契,我们彼此之间也同样享有团契,这一团契的基础就是共享得救的福音,并共同恪守基督以身垂训的道德规范。关于早期基督徒对信仰的全心投入和团契精神,使徒约翰又这样写道:

“我们将所看见、所听见的传给你们:神就是光,在他毫无黑暗!这是我们从主所听见,又报给你们的信息。我们若说是与神相交,却仍在黑暗里行,就是说谎话,不行真理了。我们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儿子耶稣的血也洗净我们一切的罪”(约翰一书1:3,5-7)。

“现在我们要把从上帝的儿子所听到的信息传给你们:上帝是光,他完全没有黑暗。那么,如果我们说我们跟他有团契,却仍然生活在黑暗中,我们就是撒谎,行为不合真理。但是,如果我们生活在光明中,正如上帝在光明中,我们就彼此有团契,而他的儿子耶稣的血洗净我们一切的罪”(约翰一书1:3,5-7 TCV)。

我们在传播福音的事业中,在为彼此服务的过程中,能享有与神的团契,以及彼此之间的团契,这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福分!教会就是基督设计的让人们和谐共处的理想组织范例。

无论在哪里,只要基督徒们在一起,在平安与爱心当中做工,遵行着神的意愿,他们就享有一种美好的团契关系,这是其他任何一种社会关系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这种美好的团契关系并非出自人的天才发明,而是来自于神,教会对这个世界所起的一切作用全都源于神的奇妙安排。作为基督的信徒,神的儿子的真光透过我们的生命映射出来。我们的任何一点感念和爱心都来自那个降临凡尘、和我们共同抵御罪与忧愁、和死亡对抗的神。基督徒的信心不是建立在漂亮的言辞之上,我们信仰的基石乃是耶稣基督作出的榜样。直到今天,这个榜样永远是那么有感召力,这是因为,神每时每刻都在做工,都和他的好仆人们分享着团契生活。


团契
By Dr. Bill Young, Ph.D.
Abilene Christian University
翻译:石小竹

生命之光广播电台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