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背後的的故事》啊,聖善夜!

bethlehem在1847年的法國,住了一位叫伯拉斯,卡博(Placide Cappeau)的詩人,聖誕節的前幾個禮拜,神父請他為聖誕夜的彌撒寫一首詩。

在一次前往巴黎的途中,坐在顛陂的馬車裡,伯拉斯用路加福音里的描述,想像自己就在耶穌誕生的現場,靈感頓時湧現,他寫下了“啊!聖善夜 (O!Holy Night)”。他覺得光用詩表現不夠,應該再配上音樂。

一到巴黎,他就請他的朋友阿都夫,亞當(Adolphe Adam)為這首詩譜曲。阿都夫受過很好的音樂訓練,曾為交響樂團和芭蕾舞劇作曲,但為伯拉斯的詩譜曲對他特別帶有挑戰性,因為他是猶太人,不過聖誕節,但他還是盡全力為好朋友的詩配上美妙的音樂。

這首詩歌三個禮拜後在聖誕節前夕的午夜彌撒演唱,馬上被教會裡的人喜愛,而且迅速傳到其他教會。但不久, 伯拉斯加入社會運動,教會領導也發現作曲的是個猶太人,禁止大家再唱這首詩歌。

但法國民間無法捨棄這首好聽的詩歌,仍是悄悄的流傳,十年後,美國作家約翰,沙利文德懷特(John Sullivan Dwight) 把這首歌帶到美國,為它賦予了新的意義。 詩歌的第三段講到神教我們要彼此相愛,解開奴隸的鎖鏈,停止壓迫。當時美國正在為黑奴問題喧鬧不休,約翰引用歌詞來支持他反黑奴的論點,在南北戰爭時,特別被北方所喜愛。

1871年法國正在和德國做戰,聖誕節前夕在戰場上戰火正酣時,一個法國兵突然從壕溝里跳出來,仰天唱起“啊!聖善夜,”德軍看着手無寸鐵的他不知如何是好。

他唱了三段後,一位德軍也從壕溝里爬出來,用馬丁路德寫的一首詩歌回應他。雙方接着休戰了二十四小時,以短暫的和平表達對聖誕節的敬意。

1906年聖誕節的前一天晚上,一位在美國的大學教授雷基納,法社登 (Reginald Fessenden) 把這首詩歌作了更大的發揮。這位曾經是愛迪生助手的年輕人用一種新型的發電機對着麥克風念路加福音,所有在遠方聽收音機的人都嚇了一跳,因為那是歷史上第一次人的聲音可以透過廣播傳到世界各地。

在念完耶穌誕生的經節後,雷基納拿起小提琴,拉出了“啊!聖善夜”,  很多人都擠在收音機旁搶着聽彷彿是從天上傳來的音樂,這是第一首能藉著廣播傳播世界的聖詩,很多人當時是第一次聽到。

現在不需要靠收音機,每年聖誕節在世界的不同角落都是會唱起這首歌,是最受歡迎的聖誕歌曲之一。

啊!聖善夜,眾星照耀極光明,今夜良辰親愛救主降生!

世人沉淪,全地已罪惡貫盈,直到主來,靈魂自覺奇珍!

聖嬰耶穌卑微馬棚里安歇,道成肉身降臨到人世間;

恭敬崇拜至高聖潔的救主,

啊,聖善夜,聖夜基督降生!啊,聖善夜,聖夜啊,聖善夜!

謙卑俯伏,恭敬崇拜聖嬰孩,是神所賜無限慈愛禮物!

賜我救恩,親自為我還罪債,使我與他將來永遠同住,

何等恩典,榮耀無比的福氣,為救罪人救主孤單受死,

恭敬崇拜高聲傳講主故事,

啊,聖善夜,聖夜基督降生!啊,聖善夜,聖夜啊,聖善夜!

 

作者:何雲 Salina Ho

生命之光廣播電台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