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師:激發學生的興趣

親愛的朋友,您可不可以回想一下,什麼樣的老師給您的印象最深刻?教學效果最顯著?我自己想一想,發覺求學過程當中,一些我認為比較好的老師,都有個共同點,就是他們善於激發學生的興趣。做老師的若是不會激發興趣,學問再大,也有可能發揮得不好,茶壺裡的餃子倒不出來。耶穌在傳道過程中的激發興趣方法,可能讓每個老師看到了都大有啟發。

教育學家Keller曾經提出,要想激發學生興趣,一個老師須遵循A-R-C-S的四字激勵方針:老師得吸引學生的注意,也就是Attention;老師得讓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相關,這就是relevance; 老師得讓學生有信息掌握學習的內容,這是confidence;老師還得讓學生在掌握了學習內容後,產生滿足感。反觀耶穌的教學,我們發現耶穌的激勵手段不但涵蓋了這些原則,而且更勝一籌。

他非常熟知他的聽眾的背景。 當時聽他傳道的大部分是猶太人,他以猶太人的節日、傳統、歷史為基礎,講述他的信息。比如,他在十字架上釘死為人類贖罪這件事人們不明白,他就用猶太人熟知的逾越節的羔羊作為例子。因為在逾越節的時候,猶太人要用一頭無殘疾的羔羊來獻祭,為自己贖罪。這麼一說,人們就明白了。

耶穌的教學方法也多種多樣,而且是完全是根據當時的環境和聽眾的接受能力,及時進行調整。當時的以色列基本上是個農業社會,所以耶穌運用了很多農業社會的比喻,來講述他的道理,他用過很多膾炙人口的比喻,比如羔羊、播種者和土壤、芥菜種子、漁網、葡萄園、無花果樹、迷途的羊等等,把深刻的道理通過淺顯的方式說出來,讓人印象深刻。針對熟知舊約律法的猶太教老師,他又引經據典,引用經文來駁斥他們的一些錯誤觀點。有時候他又是直截了當的,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他直接地宣講出來。比如在登山寶訓中,他就明確地告訴人們,什麼樣的人會有福,什麼樣的人會有禍。有時候他通過行動或者事件,讓他的門徒、信徒學習到他要傳達的內容。

耶穌在教學過程中也注意給他的信徒增添信心。耶穌讓人追隨他,但是人們擔心跟隨他,會不會壓力太大,自己沒有這個能力來承受呢?針對這種擔心,耶穌說:“凡勞苦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28-30)

另外,耶穌傳道也注意他的教學內容的應用。再怎麼有道理的教學內容,如果不能運用起來,那也有可能是雨過地皮濕,很快就忘了。耶穌所講的道理,都是要人用到生活中去的,比如如何原諒你的弟兄乃至敵人,如何對待財富,如何應對仇恨,如何禱告,如何施捨…這些都是具體的,每個信徒的人生當中都要面對的實際問題。

朋友,耶穌到世間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只是他的一個手段。我發現更有趣的是他教學的內容。歡迎您一起和我們探索,走他給我們的一個喜樂世界。願神祝福您。謝謝!

生命之光廣播電台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