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祝福每一位年輕人

以前我們常籠統的說某人天資高,接受能力強,大概是高智商。一個純粹的智商到底存在不存在,很多人表示質疑,尤其是反種族歧視者,因為智商研究總是將人群分成優劣來看待。

加德納(Gardner)說,人有多重智能,不同人有不同秉賦。我數學考試經常考十幾分,甚至考過七分,可是我英語很好,語文很好,那我是聰明呢,還是笨呢?

過去我以為自己很笨,經過今天一整天的研究後,我發覺不是學生笨,是老師笨。事實上也不是老師笨,而是教育制度笨。在動物莊園,你怎麼能讓一支公雞和一支鴨子一起參加游泳統考呢?

我看過無數種學習風格理論,說的都是老師要針對學生的不同學習風格,制定多樣的教學策略。風格的劃分方法最好的是Dunn and Dunn的學習風格模型,從環境、情感、社交、生理、心理五個層面,對學習者的風格進行了劃分。

但是我注意到,西方教學理論界研究了幾十年,只是回到了孔夫子“因材施教”這一個結論上來。很多人無奈地感嘆,研究學習風格,可能最重要的意義,是讓教師意識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至於怎麼個因材施教法,很多人含糊其詞。我倒是在耶穌討論傳道的一段比喻中,找到了最多的啟發:

“當那一天,耶穌從房子里出來,坐在海邊。有許多人到他那裡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眾人都站在岸上。他用比喻對群眾講許多道理,說:

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種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

有落在荊棘里的。荊棘長起來,把他擠住了。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門徒不解,耶穌便轉身對門徒解釋:凡聽見天國道理不明白的,那惡者就來,把所撒在他心裡的奪去了。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

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當下歡喜領受。只因心裡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倒了。

撒在荊棘里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不能結實。撒在好土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明白了,後來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聖經馬太福音13章1-23節)

耶穌的撒種比喻給因材施教的具體教學方法帶來很好的啟發。老師光把教學的種子撒下去還不行,還得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條件,該除草的除草,該施肥的施肥,好像一位用心的園丁。

耶穌知道每個聽道的人有各自不同的境遇,所以有了這一段精闢的論述。因材施教的道理,居然在聖經里有了完美的闡述。

生命之光廣播電台 © 2022